【“湘”村振兴】秸秆生“金菇”
2025-11-06 17:14:02          来源:湘乡市融媒体中心 | 编辑:王莉君 | 作者:赵颖珊         

播种现场。

工人正在放置菌种。

5日,泉塘镇双江村的田间地头呈现出一片繁忙景象。种粮大户舒纲举、彭双清夫妇正带领工人们开展赤松茸种植工作,这种“稻菇轮作”的新模式,不仅为秸秆利用找到了新出路,更为当地村民开辟了增收新途径。

走进泉塘镇双江村舒纲举、彭双清夫妇的赤松茸种植地,工人们正有条不紊地忙碌着。他们熟练地将秸秆铺成基料床,随后整齐地植入菌种。这些秸秆基料床经自然发酵后,能为菌种生长提供温暖湿润又富有营养的环境实现“变废为宝”。

舒纲举作为泉塘镇的种粮大户,晚稻收成后,农田常处于闲置状态。今年,湘乡市大力推进秸秆综合利用工作,舒纲举与彭双清敏锐捕捉到政策机遇,依据政策优惠向镇上申请了免费的赤松茸菌种。

“今年我们一共种了10亩赤松茸,到明年3月份就能出菌子了。谈及种植前景,彭双清满脸期待。

前些日子, 舒纲举忙着回收晚稻秸秆,除了将部分打销往外地,剩余的秸秆则用作菌种基料。彭双清告诉记者,秸秆种菇每亩大概需要消耗7吨秸秆,按照目前的种植规模,可实现70吨秸秆的资源化利用。这样不仅解决了秸秆存储难、只能焚烧的难题,还搭建起资源循环、多次利用的增收平台。

不仅如此,舒纲举、彭双清夫妇优先雇佣当地有劳动意愿的留守村民参与种植作业,每人每日可获得150元左右收入。若赤松茸生长状况良好,可完成两季采收,为后续收益提供稳定保障,实实在在让当地村民受益。

一审 | 吴维

二审 | 吴明惠

三审 | 谭鑫

副总编辑 | 周鑫

总编辑 | 易绚梅

责编:王莉君

来源:湘乡市融媒体中心

版权作品,未经授权严禁转载。经授权后,转载须注明来源、原标题、著作者名,不得变更核心内容。

湘乡网特别推荐
时政要闻
推荐

  下载APP